在这个时代,开放获取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趋势。我们最近采访了几位专家,探讨了开放获取出版策略对学术传播的影响。
以前,研究人员要支付高昂的订阅费才能获取期刊论文。但随着开放科学理念兴起,更多学术出版物实现了自由访问。这提高了知识普及度,促进了科研成果快速传播。
关键要点
- 全球科研论文开放获取趋势下,我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开放共享
- 我国出台一系列开放获取政策,鼓励科研论文尽快实现开放获取
- 现有开放获取平台仍存在整合不足,特别是中文开放科技期刊资源
- 我国期刊出版分散经营格局和”独家刊”协议制约了开放获取进程
- 探讨开放获取策略对学术传播的影响,提出可行措施至关重要
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001年12月,《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发布,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由此开始。该倡议呼吁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基金会和政府,主动参与开放获取的实践。通过同行评议的正式刊物或提交学术资源等储存库的方式,实现期刊论文和其他学术成果在网上的免费可获取。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启动开放获取运动
自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发起以来,包括”开放获取2020“国际行动计划和”S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开放获取倡议相继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的转型。这些倡议不仅涉及期刊论文,还拓展到图书、课件、学位论文乃至科学数据等各类科研成果。
开放获取2020倡议和S计划推动转型
2016年3月,德国马普学会等发起”开放获取2020″国际行动计划,致力于将当前大多数学术期刊从订阅形态转变为开放获取出版形态。2018年9月,欧洲研究委员会发起了相对激进的”S计划”,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由11个欧洲国家和ERC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或出版平台上。这些国际倡议的不断推出,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的步伐,培养了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出版机构参与开放获取实践的意识和行动。
指标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
DOAJ收录期刊数量 | 18,000+ | 16,500+ | 14,800+ |
Web of Science开放获取论文占比 | 50.3% | 47.2% | 43.5% |
数据显示,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和论文占比不断增长,开放获取运动正在加速推进。
国外开放获取出版的典型模式
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推动开放获取政策。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要求资助的论文在12个月内开放获取。这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共享。
科研项目资助机构推动强制开放获取
大多数商业出版机构给作者开放获取出版的机会。他们提供了开放获取期刊和复合开放获取期刊。作者可以选择开放获取或传统订阅方式。成本由作者或其机构承担。
为了吸引更多作者,出版商还提供了激励政策。比如,”预付费+会员折扣”等。
政府和科研机构建设集中存储与开放平台
为了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开放获取平台。这些平台包括面向机构内部和公众的服务。比如,DOAJ、PubMed Central等开放获取平台为广大人群提供服务。
日本的J-STAGE平台也致力于推动本国科技期刊的开放获取。
统计数据 | 描述 |
---|---|
78 | 参考文献数量 |
3% | 研究了医学期刊出版全球趋势 |
20% | 学术人员通过基于网络的数据库访问电子期刊 |
46% | 加泰罗尼亚大学使用电子期刊 |
7% | 旁遮普大学的学者经常在学术交流中使用电子期刊 |
2% | 英国学者参与了关于学术阅读和图书馆资源价值的调查 |
该研究探讨了公众科学视角下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为提升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合作实践提供了参考。作者包括盛小平和秦颢洋,该研究已收稿日期是2021年7月11日。研究中提到了多种公众科学模式。
包括科学商店模式、参与式行动研究模式和自适应公众科学研究模式。研究也提到了公众科学平台的信息。
研究指出,合作行为分类包括制定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协议、协同资助开放共享活动、开展科学数据开放获取合作、开放出版合作、开放评审合作和开放链接合作等形式的开放共享合作。
我国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及挑战
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集群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较为分散。这导致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水平和规模效益较低,难以开展集中式的开放获取。
传统期刊发行订阅和广告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期刊出版社可能担忧开放获取会影响纸质版订阅量。这会阻碍了开放获取的全面实施。
分散经营格局制约集中开放获取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存在集群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相对分散。这限制了期刊的数字化水平和规模效益,难以实现集中式的开放获取模式。
“独家刊”协议限制出版社开放获取自主权
为提高期刊数字化水平和网络传播能力,部分期刊出版社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平台签署了”独家刊”协议。约束了期刊对论文的开发利用权。
这些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出版社与第三方开放获取平台的合作。削弱了期刊出版社在开放获取上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指标 | 数据 |
---|---|
开放获取期刊占比 | 尚未披露 |
订阅制与开放获取的比例 | 尚未披露 |
期刊实施开放获取策略面临的挑战数量 | 尚未披露 |
采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期刊占比 | 尚未披露 |
数据显示,我国期刊开放获取的发展现状面临着集群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散等挑战。同时,”独家刊”协议也限制了期刊出版社的自主权。
为实现更广泛的开放获取,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期刊数字化水平。
开放获取、出版策略、学术传播
开放获取是推进开放科学的重要方式。它影响学术传播的关键因素。开放获取让科研成果快速传播,提高可见度和影响力。
它也给出版策略带来新挑战。出版机构需要兼顾开放获取和高质量出版。探讨开放获取策略,对学术传播很重要。
近年来,开放获取成为学术出版趋势。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增加,超过15,000种。超过70%的开放获取期刊不收取文章处理费。
但高APC价格给研究人员带来挑战。可能导致公平性问题。
开放获取也带来新机遇。许多大型出版商推出开放获取期刊。他们提供会员制度降低APC费用。
政府和机构支持开放获取政策,如欧盟的”计划S”。开放获取与传统出版模式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总之,开放获取推动开放科学,影响学术传播。探讨开放获取策略提升传播效能,保证出版质量。对知识共享和学术资源利用很重要。编辑 VERSE 的文章探讨开放获取发展趋势。
国内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差异化策略
我们提出了全方位开放获取策略。期刊可以在多个层面实现开放获取转型。通过免费提供电子全文和开放获取平台发现和推广等措施,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覆盖面和可获取性。
全方位开放获取提升传播效能
对于知名度高、学术质量好但用户付费需求强的期刊,可采取渐进式开放获取策略。保留部分收费内容,先开放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话题文章。逐步扩大开放范围,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这种策略平衡了开放获取的公益性和期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渐进式开放获取满足学术需求
对于新兴学科或interdisciplinary性质较强的期刊,可尝试探索性开放获取策略。全文免费开放,鼓励作者和读者讨论互动。促进跨学科知识交流与融合。这种模式有利于学者间的协作精神和学术资源共享,注入新活力。
开放获取策略 | 适用期刊类型 | 特点 |
---|---|---|
全方位开放获取 | 多领域期刊 | 内容、发行、营销全面开放,提升传播覆盖面 |
渐进式开放获取 | 知名高质期刊 | 部分收费内容开放,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
探索性开放获取 | 新兴学科期刊 | 全文免费开放,促进跨学科交流融合 |
“对于一些新兴学科或interdisciplinary性质较强的期刊,可以尝试探索性开放获取策略。即全文免费开放,鼓励作者和读者进行广泛讨论互动,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开放获取模式有利于培养学者间的协作精神,推动学术资源的共享与重复利用,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放获取与传统出版模式的融合
开放获取的推广不意味着要取代传统订阅制。它是两者之间的良性互补。对于一些高质量期刊,可以在保留部分订阅内容的基础上,开放获取发布热点领域或高被引论文。这样既满足读者需求,又保证了期刊可持续经营。
期刊还可以通过开发增值服务和拓展广告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这确保了开放获取模式的长期可行性。总之,开放获取与传统订阅制需要在内容选择、定价模式和收入结构等方面实现有机融合。
这样不仅满足读者对开放获取的需求,也确保了期刊的可持续经营。同时,它提高了学术成果的传播效能,保证了学术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
转换协议 | 主要特点 | 优势 |
---|---|---|
“阅读与出版”(read-and-publish) | 在期刊订阅费与开放获取论文处理费间取得平衡,符合资助机构要求 | 推动开放获取出版,为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确保符合资助机构对开放获取的要求,提高学术成果可及性,提高学术可见度和影响力,促进全球性开放获取,提供可持续的出版模式,促进合作 |
“出版与阅读”(publish-and-read) | 提高开放获取出版的成本效益,维护学术自由,提升学术研究成果的可及性 | 推动开放获取出版,为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确保符合资助机构对开放获取的要求,提高学术成果可及性,提高学术可见度和影响力,促进全球性开放获取,提供可持续的出版模式,促进合作 |
总之,通过开放获取与传统出版模式的有机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传播效能,推动学术期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术出版界将转换协议视为重大进步,支持开放获取出版,促进更广泛传播学术成果。”
面向不同类型期刊的开放获取策略
学术期刊各有特点和需求。推进开放获取时,要根据情况选择策略。对于知名期刊,可以使用全方位开放获取策略,提高传播效能。
对于某些学科领域的期刊,可以选择渐进式开放获取。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新兴交叉学科期刊则可以尝试探索性开放获取,促进知识交流。
总之,期刊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期刊类型 | 开放获取策略 | 优势 |
---|---|---|
知名度高、学术影响力大的期刊 | 全方位开放获取 | 最大限度提升期刊的传播效能 |
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有较强话语权的期刊 | 渐进式开放获取 | 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
新兴交叉学科期刊 | 探索性开放获取模式 | 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与创新 |
政策与资金支持开放获取发展
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是推动开放获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和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应出台更加明确和强制性的开放获取政策,为开放获取提供制度依据。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建设、开放获取期刊运营、开放获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开放获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还应完善开放获取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主动参与开放获取实践,形成良性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系统。例如欧盟提出要求科技领域论文6个月内开放获取、人文社科领域12个月内开放获取,英国研究理事会则要求资助的出版物应遵循其开放政策。相关的资金支持措施包括课题研究基金、专项开放获取基金以及机构投入绑定的资助等。
数据指标 | 数值 |
---|---|
开放获取期刊论文占比 | 20% |
预测到2016年的开放获取论文占比 | 50% |
图书馆角色从购买者转向信息管理者 | 是 |
资助者和研究机构对开放获取的支持程度 | 不尽一致 |
开放获取的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开放获取评价体系很重要。它确保了开放获取资源的质量。我们需要根据期刊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来建立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资源。
同时,评价结果也要与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项目立项等挂钩。这可以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实践。
总之,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机制很关键。它可以提高学术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利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制定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质量、学术影响力、传播效果等多维度指标。
- 将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结果与科研人员职称评定、项目立项、经费分配等相挂钩,以提高广大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积极性。
- 建立公开、透明的开放获取期刊评价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定期评估和结果公示,提高评价的公信力。
- 加大对优秀开放获取期刊的支持力度,提高它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开放获取资源。
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资源。
国内期刊成果 | 开放获取发展统计 |
---|---|
国内期刊曾刊发了多个重大学术成果,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等 | 2021年全球约43.2%的发表文章采用混合开放获取或金开放获取模式 |
1983—2012年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里程碑论文,有76篇发表于学术期刊上 | 多个学科领域的开放获取文章比例已超过或接近50% |
中国学术期刊数量已发展到6000多种 | 高能物理领域SCOAP3计划已成功将90%以上的文章转为开放获取 |
英国营养杂志对学科被引贡献度达到了17.9% | 生物医学和数学领域,开放获取文章占比超过50% |
牛津大学于2013年实现所有期刊的开放获取 | 临床医学、健康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开放获取文章占比超过40% |
开放获取出版中的版权管理
版权管理是开放获取出版的核心问题之一。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确保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开放获取出版方式,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建立灵活的许可机制。这样可以便利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传播。
例如,我们可以允许作者保留部分权利。或者采用知识共享等开放许可协议。这不仅保护了知识产权,也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总之,开放获取出版需要在保护作者权益和促进知识共享之间寻求平衡。这样才能为学术交流和创新提供适当的版权保护。
据统计,2021年全球约43.2%的发表论文采用混合开放获取(Hybrid OA)和黄金开放获取(Gold OA)模式。在高能物理领域,SCOAP3计划使得超过90%的论文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
生物医学、数学等领域,2018年开放获取论文比例超过50%。临床医学、卫生科学、地球科学领域也超过40%。
欧盟认为,开放科学可提高研究质量、效率、透明度和诚信。它促进科研创新透明度和科学诚信。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新修订也强调了推动开放科学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在保护作者权益和促进知识共享之间寻求平衡,是开放获取出版面临的核心挑战。只有建立起适当的版权管理机制,才能为学术交流和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结论
开放获取是推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它对学术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在开放获取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期刊出版机制和版权管理方面面临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了差异化的开放获取策略。
包括全方位开放获取、渐进式开放获取和探索性开放获取等。这些策略旨在满足不同期刊类型的需求。
健全开放获取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体系很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优化版权管理模式也是关键。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持续发展。
总之,开放获取出版策略的优化和创新将提升学术传播效能。它将促进开放共享,为科学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FAQ
什么是开放获取运动?
国外开放获取出版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我国期刊开放获取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期刊开放获取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推动开放获取发展需要哪些保障?
来源链接
- https://www.cjstp.cn/CN/10.11946/cjstp.202305080336
- https://www.cjstp.cn/CN/10.11946/cjstp.201501070028
- 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377/6814.htm
-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1432276
- https://www.cjstp.cn/CN/10.11946/cjstp.201802090143
- https://lis.chinaxiv.org/user/view.htm?uuid=c401d746bfef4fcc88219287b1babab9&filetype=pdf
- https://bbs.sciencenet.cn/blog/admin/images/upfiles/200842113523544945.pdf
- https://www.sciengine.com/doi/pdfView/B7FD77E09ABA4E4BA09F5409BBAD55DF
- https://aammt.tmmu.edu.cn/Upload/docs/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措施_张维.pdf
- https://www.aje.cn/arc/open-access-is-it-really-disrupting-the-journal-market/
- http://libiop.iphy.ac.cn/sites/libfiles/courses/topics.htm
- https://www.cjstp.cn/CN/Y2024/V35/I1
- https://dlf.istic.ac.cn/ch/reader/download_pdf_file.aspx?journal_id=dlf&file_name=3618E016C89268ECFA9E873B81CCBDCB33F5E0990DFA6CE26009BEA7D54EDA2E04CFE487AE3B2E4B7C9B71905BA1EAE397C5911383951EE5673B50950933E17F&open_type=self&file_no=202207006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01402-1418892.html?mobile=1
- http://file.lib.pku.edu.cn/upload/89fbc033-1113-4d8d-a7d6-b12e1e889ee6/files/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信息服务新场景(乔晓东)_18(10:40-11:10).pdf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12/12/73493372_1107278859.shtml
- http://old2022.bulletin.cas.cn/publish_article/2023/6/20230605.htm
- https://www.rhhz.net/others/zky_pdf/zky2023-06-01.pdf
- 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377/6813.htm
-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148745853.pdf
- https://zys.pku.edu.cn/zcyj/1334738.htm
- https://bulletinofcas.researchcommons.org/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264&context=journal
- http://old2022.bulletin.cas.cn/publish_article/2023/6/20230602.htm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092-1384175.html?mobile=1
- https://www.oajrc.org/NewsDetail.aspx?id=137
- 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376/6598.htm
- https://ismpp.memberclicks.net/assets/ISMPP_OA_White_Paper-CN-Final version_update.pdf